【导读】这篇文章可能不会让你成为一个顶尖的风云人物,但可以清楚地告诉你如何择业、如何跳槽、如何面对逆境、如何在职场成长,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普通人。事实上,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
一、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趣的现象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IT行业也有技术出身成为老板的,但实际上他们后来还是从事了很多销售和市场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公司才获得了成功。完全靠技术能力成为公司老板的,几乎没有。究其原因,因为销售是一门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而管理其实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学问,这两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东西,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别人去做某件特定的事情。”而财务是从数字的层面了解生意的本质,从宏观上看待生意的本质,对于一个生意是否挣钱,是否可以正常运作有着最深刻的认识。
公司小的时候是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的时候是财务主导公司,销售的局限性在于只看人情不看数字,财务的局限性在于只看数字不看人情。公司初期,运营成本低,有订单就活得下去,跟客户也没有什么谈判的条件,别人肯给生意做已经谢天谢地了,这时订单压倒一切,客户的要求压倒一切,所以当然要顾人情。公司大了以后,一切都要规范化,免得因为不规范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同时运营成本也变高,必须提高利润率,把有限的资金放到最有产出的地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不管你客户最近是否出国,是否那个省又在搞严打,到了时候就要把业绩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抛股票,这时就是数字压倒一切。
前两天有人说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能做什么?”,等公司做大了有规模了,我们想“不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觉得为什么领导这么保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错过很多机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还年轻,你想的是“能做什么”,而作为公司领导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他比较关心“不能做什么”。
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做销售工作了,否则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表现,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
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其实,我们还是因为生活而工作,不是因为工作而生活,生活是最要紧的,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的各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生活本身弄成一团乱麻,工作也不会顺利,所以要有娱乐、要有社交、要锻炼身体,要有和睦的家庭……最要紧的,要开心!
有销售人员找我聊天,一肚子苦水,我问他们,两年以前,你什么都没有,工资不高,没有客户关系,没有业绩,处于被开的边缘,现在的你比那时条件好了很多,为什么更加不开心了?如果你做得越好越不开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工作?首先,人还是要让自己高兴起来,让自己心态好起来,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会让你更有耐心,更有信心,更有气质,更能包容……否则,你满意自己么?
有人会说,你说得容易,我每天加班,不加班老板就会把我炒掉,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娱乐、社交、锻炼?如果你还处在动不动就会被老板炒掉的边缘,就不能设立太高的目标,难道你还想每天去打高尔夫?没时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上下班的时候多走几步路可以吧,走走楼梯不乘电梯可以吧?办公的间隙扭扭脖子拉拉肩膀做做俯卧撑可以吧?谁规定锻炼就一定要每天拿出2小时去健身房?没时间社交,你每月郊游一次可以吧,周末去参加些活动,去尝试认识一些同行,找机会交流可以吧?开始的时候总是有些难的,但迈出这一步就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每天的工作很苦闷,剩下的时间用来咀嚼苦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让生活更加糟糕。
二、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银行不会因为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潇洒地炒掉了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就鼓动人们跳槽。他们常会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可不管。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的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总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资本靠的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更换行业,几年的积累将付诸东流。如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2-3年时,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改行,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抛开,会好很多。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让人从头开始,到时候还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能熬过去而别人没有那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时很轻松,但很快就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但过了以后还能跑一大段,如此往复,直到坚持不下去。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能坚持第三次的也不多,就凭着这点坚持的资本,足够你安稳一辈子了。
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人会觉得厌倦,有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就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部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都远远不够,但稍有成绩的人总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应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客户吗?知道他最大的需求嘛?你足够了解老板么?知道他最大的烦恼么?你足够了解下属嘛?知道他最大的追求嘛?如果不清楚这些,凭什么觉得自己积累够了?还不完全了解对方,又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不能让别人为你做事情,又何来成功?
三、懂得等待
浮躁的人,最不喜欢说这样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闯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毙;并不是每份努力都能得到回报。而你的每一次坚持也不一定会有结果;你的每一点付出也不一定都能得到公正的待遇;你的每一个善意也不一定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而通常,懂得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安心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看到了那些功成名就甚至名垂青史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袁隆平当年是如何地遭冷遇?每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一生最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再想想,***等待过,***等待过、习大大也等待过,如果林彪能够等待,那又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
曾经也不明白,有些并不比我有能力的人却要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凡事都要正规化。有天突然反思,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上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打拼积累了十几二十年,后来的新人,他们有的都想要,这公平嘛?是不是有点**的味道。因为要得太急,因为忍不住寂寞。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总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也会有低声下气的时候,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就算成功了。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活着,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多了去,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方式。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一定要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最终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要学会独自坚强,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希望总在,天无绝人之路。不要失去希望,更不要放弃。请安心静静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一刻。
四、入行与跟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两件事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是跟人。
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苹果却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的工作,而不是如何发大财,只讨论职场状态。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前些年,国家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时跑掉是不划算的,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能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两三年以后的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到时的日子自然会好过很多。有时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励,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看看现在有多少倒闭的投资担保借贷公司,有多少因此而痛不欲生的人们,这又如何谈得上快乐?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这个东西,也就是光伏产业,至今未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但已有7家相关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国美苏宁永乐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上市,鲁泰纺织连续10年利润增长超50%,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的未来,成功者总是少数,有钱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随大流要看时候和环境。绝不会有一件事情让所有人都成功、都发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职业生涯刚开始,尤其应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思特威管理培训咨询机构自创立起,我就立下规矩,不做公开课,不用业务员跑单。当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我的亲友、客户、伙伴也不理解。慢慢地大家明白,这样做是对的。如今,“思特威管理培训,企业诊疗顾问;因需要而生,以定制闻名!”被广为传颂。我们以独有的品质文化——”责任、谦卑、包容、智慧“而承载托付,成就未来。如此品牌特质和良好的口碑让思特威管理培训咨询机构成为行业典范,和客户的合作也因此愉快而高效!
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二是跟对人。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发脾气,几乎可以肯定其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不怒自威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帮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纵容下属,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和你沟通,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能够为下属错误买单的,这是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时下的领导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领导的位置,所以他的话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的官本位!可能有不少这种无知无能的领导。细想,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超过他,你希望他比较聪明还是比较笨?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打理,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就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五、如何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写这篇文章,出去休闲;我可以注意格式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到微信上去,也可以在发之前检查下;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可以吊儿郎当,也可以精益求精,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选择“思特威管理培训咨询机构还是其他公司“、“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得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你永远都有选择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的确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适时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生活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她永远给人以机会。你选择相信什么?选择和谁交朋友?选择做什么?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行业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大学毕业了,要去微软也好,要卖猪肉也好,要创业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有空调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着你一直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绝大部分事情你是有选择的,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怎么样,读完这篇文章?谢谢你的阅读!
此刻,窗外万家灯火,我该选择回家晚餐了!
作者:朱志峰
你真的是管理的料吗——职业兴趣倾向测试
想知道你的职业兴趣倾向是否与管理岗位相匹配?下面这组题目将协助你判断你你的职业兴趣倾向是否属于“管理型”。
视频二维码
音频二维码
图片二维码
PDF二维码
Word二维码
Excel二维码
PPT二维码
电话二维码
借还登记二维码
巡逻巡更二维码
扫码领奖品二维码
成绩查询二维码
视频直播二维码
产品二维码
商品二维码
员工二维码
展品二维码
景点二维码
签到登记二维码
报名二维码
企业二维码
客服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
设备二维码
巡检二维码
固定资产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用专业为你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