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下个人的一些操作手法,对于众多微信运营的人来说,都将非常受益,有些东西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的,有些是大家可以做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众多的微信运营以及产品运营的志同道合者。为什么我们要做微信?
借用流行的一句话,"不做微信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别人打招呼说你是做互联网的"。各行各业,都涉足微信,就是不懂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也...
以我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下个人的一些操作手法,对于众多微信运营的人来说,都将非常受益,有些东西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的,有些是大家可以做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众多的微信运营以及产品运营的志同道合者。为什么我们要做微信?
借用流行的一句话,"不做微信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别人打招呼说你是做互联网的"。各行各业,都涉足微信,就是不懂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也要做微信,把微信作为切入互联网的一个跳板,据数据显示就微信公众号已经达到1000万个,数量之多足见企业对其重视。
之前做博客的,转投微信;做微博的,转投微信;微信自媒体人的聚集地,企业的聚集地,小商小贩们都开始使用微信更加优惠,中国有多少网民,几乎有就多少微信用户,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蕴含的商机路人皆知。所以,我们做微信吧。 10万+文章是如何做出来的 一个运营必须具备的几个素质:
1、 灵敏的嗅觉 什么东西能火,什么东西用户爱看,其实并不是每个人能把握的。很多运营都陷入一个自我困境,以为自己爱看的,别人也会爱看,见识决定高度吧。我们会发现很多刚毕业或者初学者,往往都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个东西不错,应该大家都喜欢看,其实不然,你喜欢看的,你的目标用户可能不是爱看。 拿我目前运营的人和网公众号为例,我们新推出了和聊移动应用,主要针对的用户是商务人士,譬如银行、政府单位、传统企业、房地产、教育咨询等等,我经常看我们的已有的会员用户,发现推动他们以我目前的见识和对其行业的接触度,很难完成,我对这些行业不是都很清楚,这些会员的平均年龄就结构比我大很多,基本上我很难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这些其实是很多人接触一个产品或者公众号运营的时候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困境,我也是,如何寻找突破口显的非常重要。
如果是一个做金融的公众号,我可能很容易与他们打成一片,我自己对股票感兴趣,经常写一些股评分享,对或者不对,其实只要分享即可,大家求同存异,多交流才能进步。可是,如果我们所面对的用户群不是我们熟悉的,或者是相对陌生的,我们又该怎么办? 和聊的会员我不熟悉,对他们行业也不了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直想寻找一个突破口,专门讲社交?专门讲金融?专门讲房地产?专门讲互联网运营?感觉都不合适,我们不能以偏概全,那就大杂脍吧,今天讲这个明天讲那个,已经成为常态了,大杂脍的核心就是内容有干货,内容有感悟。 现在的信息太多了,很多信息看上去都千篇一律,包括我自己写出来的,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多写些心里感受就好了,可以参考鬼脚七的微信公众号,从七哥的内容我很受启发,都是他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对一件事的感悟,如他做专车司机的经历,他和朗朗的促膝长谈,他再次回到阿里的感想等等,从这些事映射一些哲理或者人性上不为人知的一面,非常的好,适合所有人阅读,适合互联网的创业者们,从这里你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感受。
我之前也写过与uber司机的一次夜聊,很多人说我在给uber做广告,其实我只是说下我体验uber的感受,其实对于很多做这类产品人来说就你能看出某些人的需求,每个人的需求也会不同,我们抓住80%的用户需求即可。 说了一大段废话,回到正题,如何拥有良好的嗅觉,首先你自己阅读广泛,有广泛的行业涉猎,不用太深,了解即可。一个好东西,大家肯定乐于分享,我是如何发现这篇能够带来10万+阅读的文章的?周末半夜1点我睡不着,依旧随便乱看,看到朋友圈有几个人分享了同样的内容,我也就随便看了下,这个内容让我也非常喜欢,然后我就看了发这个内容的公众号,这篇阅读量10万+,其他内容的阅读量也就几百左右,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内容能够上十万,而且是这个内容不会过时,因为内容中的产品还是概念阶段,但是非常智能化,也是未来我们非常渴望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 所以我马上从床上起来打开电脑转载了,如同猎人发现猎物般激动….
2、 寻找基础用户 只有2000左右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想获得10万+阅读的文章,非常难,难于上青天。一般公众号一篇文章的原始打开率在10%左右,也就是说,用户相对活跃的公众号来说,2000左右的粉丝,单篇文章阅读在200差不多,也就意味着200个阅读,10个转发已经不错了,那么你的最后阅读量能有多少?500谢天谢地了,还要你文章给力。因此,微信的传播再于用户的分享,才能形成巨大的阅读量,那么如何寻找你的基础用户? 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了,你的混迹范围是否足够广,你是否拥有很多的个人粉丝,是否有比较多的高质量微信群等等。今天我主要说下我的基础用户怎么来的。 我个人两个微信号,平时也非常注重QQ以及微信号的交流,我有个行业qq群,有个自媒体人群,一般我经常过去聊几句,保持下关系,这样你在推送好的东西的时候才不会被拒绝。微信群我有几十个,当你有10个微信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被拉到各种群里面,有些人觉得很烦,不过既然做营销的,也就不要太多抱怨了,不是每个群都是要打理互动的,我一般只维护1-2个高质量的群,经常活跃,大家认识你,分享干货,大家也不会拒绝,偶尔发下红包,对于不是重点维护的群,我一般经常发一些文章什么的,也不在乎被踢与不被踢。
当你有了这些群和人的时候,基本上你的基础用户可以了,如果一篇好的文章,朋友圈分享,微信群分享,很容易引起转发,那么,阅读量自然也就上来了。回到我的这篇10万加的文章,因为我是周日凌晨1点半发的,我同样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很快阅读量就到300以上,数字也表明,这篇文章有戏。 因为周末,我早上起来,以及周日晚上各分享了一次,不能太多,太多别人会烦,会认为你是做广告的,早上和晚上分享主要是让没看到的再看到,差不多就不用在分享了,后面的阅读量能到多少就听天由命了。 当然了,对于一篇不好的文章,就没必要这么频繁分享了,为了那点阅读不划算,而且质量不好会引起反感,质量好一同学习也是不错的机会。
3、总结交流 这个很重要,一个成功的事情,当你写出来的时候,你会体会到更多,在做的过程中很多没注意的细节也会突然发现,而且将会非常受用,这里我推荐一个人,类类,之前做猫扑运营的,现在负责奇酷手机粉丝的整体运营,类类公众号经常分享一些运营的干货,是他自己10年多的经验,非常小的细节,很受用,而且都是逐步积累出来的,太浮躁了,反而你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一些细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一个行业你要待3-5年才真的懂它。
现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对自己感觉做的不错的东西拿出来分享,或许对大家没用,又或许可以讨论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还能逐渐体现个人魅力,在以后事业或者工作上,做起事起来会觉得越来越轻而易举。 最后,这篇文章符合和聊的受众吗?我觉得可以,很多公司做公众号,很多公司转型做互联网,而这些运营经验,不只是员工需要掌握的,企业领导也需要知道的,毕竟术业有专攻,领导有其他专长,不擅长的交给下面员工,否则团队用来做什么?
视频二维码
音频二维码
图片二维码
PDF二维码
Word二维码
Excel二维码
PPT二维码
电话二维码
借还登记二维码
巡逻巡更二维码
扫码领奖品二维码
成绩查询二维码
视频直播二维码
产品二维码
商品二维码
员工二维码
展品二维码
景点二维码
签到登记二维码
报名二维码
企业二维码
客服二维码
手机二维码
设备二维码
巡检二维码
固定资产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用专业为你解决问题 |